找到相关内容2215篇,用时4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隋唐长安佛教义林与义学风尚

    》,著有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》、《四分律拾毗尼义钞》等[6]卷14《道宣传》,号称中国佛教律学第一名匠。此外,尚有一些高僧大德在隋唐长安弘扬《维摩诘经》、《楞伽》、《仁王经》、《俱舍论》、《大乘...,披文究义,阐幽探微,义林如市。   (一) 《涅槃》义林   《涅槃》,全称《涅槃》、《大般涅槃》或《大本涅槃》,是大乘佛教关于涅佛性学说的基本经典之一。南北朝时期,《涅》即已十分盛行,...

    介永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63070346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三)

    一年因明、唯识的初门,第二年《俱舍论》和《成唯识论》,第三年《中观》和《楞伽》。  《四书》和《五经》,古文和诗词,是三年的附课,能够加上一两种外国文,那是更好。教员是自己来,是同志的就请来加入;能...角形之空洞,为燃酥灯供养之备。(3)新塔之右开马路一条,直通老塔,两旁旗幡悬挂无数。(4)新塔之后设有临时佛经流通处、图书馆、博物院,以为请、参观、娱乐之所。各处所送之佛像宝物等等,均放于此处展览。 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870426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四)

    、自行、自证,而各各不同,非可以替代而冒充的。   三五、佛制不食肉的原因   佛陀为甚么叫我们不要食肉呢?有没有甚么原因?当然是有的。他老人家在《楞伽》上,四十一段之中的最后一段,曾告诉他的大...,是因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所以能担保成佛。真心不但一佛二佛俱有,就是东南西北,四维上下,十方诸佛都是一样的,诸佛学了,所以才能成佛。故此是清净海眼,也可说是佛眼。  “佛顶”是佛的头顶,佛有三十二相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1070438.html
  • 天台宗之起源及其开创

    乃据《楞伽》而立渐顿二教也;但此说不创自慧涎,而始于昙无谶三藏、真谛三藏二师;净影寺慧远亦主此说;《探玄记》以为真谛之二教。渐教,指自小乘导入大乘之经典而言,《法华经》等属之;如《华严经》等,仅说...波罗蜜;若在山林旷野静处,城邑聚落,为诸大众敷扬解说”云云。于般若波罗蜜,三致意焉。据上所言,南岳大师,似首崇般若诸经者。然就《安乐行义》言之,又以《法华经》为重;其说曰:修法华三昧,而得六根净,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570501.html
  • 论禅之“不可言说”——从体悟性思维视栏位的解读

    假托,就是为了与佛教和佛教哲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,构造了一段梁武帝时,印度僧人菩提达磨来到中国讲《楞伽》,其讲的“理入”、“壁观”等禅法,被认为是佛教和佛教哲学的精髓,所以有人将菩提达磨作为中国禅宗的...内在心性所指的外在物件世界被体悟出了新的东西。尽管外在物件世界并无任何改变,也不必要有任何改变,但是此体悟性思维的体验悟感之后,其意义和性质却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。它们不再被当作是执著的没不任何变化的...

    刘家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470740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态主张初探

    只有人对自然的和谐负有慈悲的责任。  譬如,食肉戒中常提到众生对人的动机、习气是有感知能  力的,《入楞伽,遮食肉品》云:  复次,大慧,食肉之人,众生闻气悉皆惊怖,逃走远离  。……今我等身悉皆有...远流出版公司,1989),页15一16。  注一八:见《杂阿含》卷十,262: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  彼生」《大正藏》卷二,页67上,卷十二,297:  「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」《大正藏》卷二,...

    林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270804.html
  • 陈英善:评《从“法性即无明”到“性恶”》(2)

    结论」最后一段中,引印顺法师之话  , 说到:「印顺法师曾引证瑜伽行派和真常唯心系的  作品, 例如《成唯识论》、《辨中边论》、《楞伽  》等,然后下结论说:『佛法中任何 (真常 ) 唯心论  ,...三因齐说来反驳《陈书》以  缘了二因来论,如〈杨文〉云:   而实际上,《涅盘》也确实不只讨论缘、了二因,  还讨论了正因佛性。如果《涅盘》确如天台判教所  说的那样,乃为钝根众生而设,那么,缘、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771102.html
  • 蕴处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

    480下。  25.参阅决定藏论卷上,大正30, p.1020中;大乘入楞伽第九  ,大正16, p.591下。  26.参阅释摩诃衍论第二,大正32, p.611下。  27.参阅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...色」有广狭二义,在「五蕴」中之色蕴是就广义而言,一  切物质的总称,而「十二处」、「十八界」中的「色处」、「色  界」,即就狭义而言,仅指物质的一部分。  广义的「色」就如《杂阿含》第三所说:「云何...

    张瑞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071290.html
  • 中观之诸法实相

    十因,『成实论』说三种因,『楞伽』说六种因等。关于缘:如通常说的四缘 ,『舍利弗毘昙』说十缘,南传的论中有明二十四缘的。这些,都是见到因果方 式的不同,而安立种种名称的。因果,本来极为宽泛,凡有...因果系的「 事相」,也不即是缘起法性。这都不过缘起幻相,所以上说:「诸法实相(性 )无所有,如是无所有,如是有,愚人不知,名为无明」。妄执为法性即如此如 此有,不过自性妄执而已。从如幻的缘起事相而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

    很多重要的印度佛教经典都被陆续翻译出来,如《华严经》、《妙法莲华经》、《楞伽》、《摄大乘论》、《十地经论》、《大乘起信论》等等,这些经典受到了人们的重视,促进了佛教义学的迅速发展。这一时期在佛教界内部...,神者形之用”,“形之与神不得相异”,神识有灭,不存在因果报应的问题。不久,随着《涅槃》的传入,佛性思想论说在中国佛教界众说纷纭,据说达十一家之多,不异于魏晋时代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971301.html